深入浅出微短剧创作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新兴体裁越来越多,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与收益,选择进行微短剧创作的创作者不在少数。微短剧即“微视剧”又称“中视频”不但具有短视频的时间消耗成本低、娱乐性强的特点,还具有长视频在剧情方面的优势,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为一种新兴体裁,微短剧的走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微短剧相较于电视剧、电影等具有短时间、高信息量的特点2、 微短剧相较于一般短视频具有高长度、高意义的特点3、 微短剧的剧情安排、画面设计趋于合理,能够很好的调动观众的情绪,剧情安排一般带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或者具有特殊含义4、 多地政府机关选择采用微短剧的形式进行市政宣传、正能量传播,为微短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微短剧作为一种“内容消费需求产物”,其主要面向对象是观众,而这些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青壮年群体,因此,如何有效、高效的抓住观众的目光,深刻、迅捷的调动观众的情绪是微短剧创作的核心内容。在这里,将微短剧的创作分为三大部分:1、 剧本设计:剧本设计是微短剧创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一个好的剧本可以具备上述大部分有利条件。剧本的创作需要遵循几个原则:(1)故事主线跌宕起伏:观众往往会被一个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而吸引,同时产生继续观看的欲望,从而提升完播率,在类似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巧妙的运用人物动作的强制规定,尽管在实地拍摄过程中,演员的大体演绎可能并不会严格按照剧本上面安排的进行,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节,一定要提前规定,从而起到任务具体形象刻画的作用。(2)情绪渲染合理合适:如果想要创作出一个好的微短剧,能否调动观众的情绪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在进行剧本创作的过程中,要着重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的编写,对于人物的动作来说,一定要提供足够多的细节,然而,这些细节不能完全放置在同一个位置,要做到详略得当,才能更好的使观众产生兴趣。同时,对人物的语言刻画,需要做到自然,但同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深意,微短剧的主旨往往可以通过某个配角的语言来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设置一定的前提条件或前提背景,先通过一个配角引出主角的人物条件或背景,一般地,有两种后续创作手法,第一种可以顺承这个人物条件或背景进行进一步的细致刻画,第二种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外界的一个人物条件或背景与想要真实刻画的人物产生对比,能够更好的反映出人物特点,也就是常说的“反转”,巧妙地运用反转手法可以更好地调动观众的情绪,对于提前铺垫好的一系列事件做出解释的同时也能够使得观众的情绪到达最顶峰(3)具备强的正能量、符合社会需求:微短剧要有明确的中心主旨,并且这个中心主旨一定是要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也可以是反应某个群体的社会现状的,这样的微短剧更能调动观众的兴趣(4)简明扼要,突出主旨:微短剧胜在“短”与“剧”这两个字,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进行大量的陈设来表现一个主旨,这个主旨最好是简明扼要的,并且要迅速能传达给观众,不能出现观众看完了整个短剧,但没有得到任何的中心主旨,内心毫无波动,这便是失败的剧本创作。2、 人物安排:微短剧作为“剧”,那么对于演员就有一定的要求,但演员对于整个微短剧的效果影响却并不是非常大。对于人物安排,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动作,动作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求演员在微短剧中一定要表现的自然,动作大方。若想让微短剧更加出彩,可以适当考虑加上一些细节化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给观众惊喜,同时对于当下气氛、情绪的烘托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神态,演员的神态同样重要,神态可以反映出当前角色的心理变化,无论是起简单的气氛烘托作用还是与观众的共情作用,演员的神态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演员的神态是反应微短剧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演员的神态可以表现出剧情发展的地步,传递角色感受给观众,也是演员功底的一种外化表现。(3)语言,语言贯穿了整个微短剧,演员对于语言的刻画一定是要带入自己的情感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把剧本上的台词说出来,就不会具备人特有的一种情绪波动,从而不能很好的引起观众的共情。当然,演员在演绎一个角色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过于情绪化,否则将会影响整个微短剧的工作进程。同时,对于演员来说,一定要有创造性,不能只是依靠已经定下来的剧本来简单的表现,而是加上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感受再去调动主观能动性,从而对整个微短剧有自己的理解,并进行自主的行为创编,这样进行不仅能够使演员的演绎显得自然,与此同时演员作为人又可以很好的将自己的角色与观众进行共情。3、 摄影手法:即便是有完美的剧本、顶尖的演员,但将信息传达给观众的始终是画面,也就是摄影艺术,从中不难看出,如果把微短剧比作是一个人,那么剧本是大脑,演员是灵魂,而摄影手法就是外表,无论这个人的内心有多么美好,知识有多么渊博,如果这个人没有一个好的外表,就不能、或不容易将这些好的品质传达给观众。一般地,摄影手法在微短剧中的应用如下:(1)尽可能地多使用近景或特写,在必要时间段使用中景、远景,当且仅当需要烘托全面环境时才使用全景。(2)在特写方面,要善于去抓住人物的面部表情,其中,最重要的是眼睛,都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通常,可以近距离进行眼部的刻画,尤其是当人物出现:流泪、热泪盈眶等画面时,需要进行一个近似于满构图的眼部特写,同时,还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人物的其他部位进行描写,例如,当表现一个人的愤怒时,可以给到一个3秒左右的镜头去描写演员用力握紧的拳头,这样可以起到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同时很好的使观众与人物产生共情。(3)鉴于微短剧演员数目少,因此在人物描写方面往往使用近景,近景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一些细节,容易进行人物的刻画(4)摄制过程中,若在同一场景下,设置的机位要尽可能的少,若设置过多机位,后期的剪辑方面就无法进行高效的合成,费时费力。虽然前期摄影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后期的处理也必不可少,后期好比化妆,给一个人遮住先天(前期摄影)的瑕疵,从而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对于后期剪辑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善于运用音乐,音乐是一种调动观众情绪的特殊方法,不同的音乐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合理运用音乐可以更好的渲染氛围。(2)善于进行调色,一个画面的色调可以决定这个画面所提供的感情基调,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与体验。(3)善于进行抽象化处理,对待一些复杂的细节,无论是最开始的剧本编写,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处理,运用留白手法,可以更好的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使观众产生更加深层次的共情。在微短剧创作方面,管理是一大重点,假定有了完美的剧本、顶尖的演员、强大的摄影技术,但却不能将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那么这个微短剧的创作仍然是失败的。对于微短剧团队的管理,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多人合作项目的整体组织理论,然而,对于多人项目来说,项目领导人在整个团队中占有最核心的地位。因此,项目领导人一定要避免的主要问题(即多人项目的主要问题)就是避免团队性歧义。作为一个多人项目,其中的个体是数不胜数的,每一个个体都有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需要有整体决定意见的情形,这个时候,每一个个体都希望能够公开自己的意见、观点,同时得到其他个体的认可并且被采纳,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是,若某个个体在团队中处于一个较高的地位,但其观点却一直不被认可,这个时候主观歧义就会出现,该个体的主观中认为,其他个体将不会认可此个体的任何观点,从而引发了个人与整体的矛盾,案例如下:在某次微短剧团队创作过程中,该团队中第二策划、第二编剧在团队中提出了大量的观点,但均未被第一策划、第一编剧、导演认可,多次拒绝后,该成员开始拒绝提供任何帮助,出现典型的拒绝合作心理,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度。因此,在团队合作中,应当遵循“不否认”原则,即不否认任何成员的任何劳动成果,但是否真正被使用,则全权由该板块负责人或项目领导人决定。其次,在团队中,应当尽可能避免私下商议讨论解决,但绝不能禁止私下讨论解决,但私下讨论解决得出的解决方案不能直接被个人批准并且立即运用到实地工作中,应当首先向个体部门上级汇报,接下来由多方面、多部门进行高层(管理层不参与)商讨,最后在整体会议中进行通报,宣布是否选用该方案;假定不进行私下商讨,则需要在团队内的整体会议中进行公开,公开完成后,由所有成员商讨,决定是否选择通过该提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提议一般是管理方面、用人方面,而不是劳动成果方面,假定存在有劳动成果方面的解决方案,应该全权归属该模块部门领导人进行处理,并且贯彻“不否认”原则。假定出现了团队中的集体歧义,也就是团队成员全部都对于管理层、项目领导层的某个决定、决策不满意,并且均认为有更好的方案,这时不应该继续考虑工作效率问题,应该立即停止全部工作,并且收集基层成员的意见与建议,通过至少三次的管理层、项目领导层集体会议,对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统一的研判,得出最终研判结果后再重新恢复工作。集体歧义是危险的,假定出现了集体歧义,团队成员可能会集体拒绝提供服务,是一种严重浪费效率的紧急事件。最后,项目领导人应该建立起完全的管理制度,一般来说,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建立完善的研判、研讨、商讨机制,保证团队工作、分工的合理性。当微短剧创作完成后,最重要的一步是发布,但发布前,一定要确定好每一个成员的分工,必须要保证令每一个成员所做的每一个贡献均完整呈现在档案中,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引起正反馈。总而言之,微短剧作为近几年来依靠互联网所发展壮大的新兴视频体裁,必须要紧密依靠互联网,所反映的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大众,在选材方面,应当选择大众所接受的,被大众所熟知的人物故事、人物类型,从而能够真正创作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