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jqgzz 于 2023-10-19 08:44 编辑
------------------------------------ 在诸多短剧行业的文章中,对内容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无限反转”、“节奏快”。更多的篇幅会强调短剧作为商品,有强大的营收变现能力。 如果“短剧”真的能有这么简单,为何爆款短剧的数量如此之少? 为何在所谓“同质化严重”的市场里,又总能有剧集能够脱颖而出,在榜单上居高不下?难道仅仅因为他们反转的次数更多?节奏更快? 这种简单的概括对于“短剧”内容的解释力度远远不够。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如反派角色 果在创作过程中只盯着:爽感、打脸、反转,自然无法注意到爆款和其他同质化作品的差异之处。 短剧自习室从短剧的剧作结构与观众的互动上切入,以爆款榜单上(www.duanju007.com)的三部作品为分析目标:《无双》、《盖世》、《超级全能奶爸》,重点分析第一集到第一个付费点之间的内容。 最终得出一个违反常识的结论:短剧最重要的不是反转,而是细节和铺垫。01重要的第一集短剧的第一集至关重要,决定了观众能否被吸引而继续往下看。因此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剧集,都会在第一集上投入大把经费和制作精力。本文分析的三部剧集同样如此,但三者对经费的使用方法、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反转”也并非最吸引人的点。1. 《盖世》-纯粹的炫技第一集把下棋与真实的战争场面做交叉剪辑。带古风的台词呼应战争与下棋对弈,男主在谈笑间把局势逆转。
(平行剪辑)随着男主口中三十六计不断报出,交叉剪辑速度越来越快加快,最终在釜底抽薪处达到高潮。
(双线同时到达高潮)报菜名一般的成语,加上围棋对弈的场景,营造出极强的“古风氛围”。加上战斗场景的剪辑给观众一种“大制作”的感觉。《盖世》可以作为高预算短剧的首集拍法标杆,如何实现高级炫技?与其让没武打功底的男主亲自上阵玩尬的,不如决胜千里之外,棋盘上运筹帷幄,炫技完了就对话交代故事信息,走退婚流程。
[color=rgba(0, 0, 0, 0.9)](纯粹的对话交代背景信息) [color=rgba(0, 0, 0, 0.9)]在第一集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打脸”/“反转”,吸引人的是高预算制作带来的细节效果。通过高格调的视觉效果起到铺垫作用,推动用户继续观看。 2. 《无双》-润物于无声处机车女的入场提供了最初的感官刺激,接下来则是人物塑造和扎实的打戏处理实现进一步的观众留存。
(荷尔蒙刺激)
整个第一集男主说的话不超过20个字,用最精准的方式阐释“少即是多”原则,呈现出一种“人狠话不多”的高级感。
(面对拼桌邀请,用动作回应)
无论是近年大热的《疾速追杀》还是《伸冤人》系列,要想强调主角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让“动作”和“对手”说话。在打戏的处理上无疑更显其用心之处。在打击特效出现之前插入男主动作特写,加快打戏节奏。
(中间存在极短的一帧近景,突出主角的动作)
致敬吴宇森(香港知名导演)的暴力美学,通过升格画面强调男主攻击产生的效果。
(升格画面制造慢动作效果) 在剪辑中插入打斗的细节镜头,强化观众的心理真实感。
(男主的脚踹在黑帮的膝关节处)《无双》的第一集有“打脸”和“反转”,但已经从最粗浅的打脸进入到下一阶段,关注铺垫的细节。把钱花在刀刃上,在打戏、人物塑造上下更大的功夫,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color=rgba(0, 0, 0, 0.9)]3. 《超级全能奶爸》-以小博大 如何在没有打脸和特效炫技的情况下,吸引观众进一步观看,《超级全能奶爸》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用日常化的台词去构建悬念,交代身份通过开场的电话完成,不占用过多时间。相较于《盖世》里关于男主身份背景的大段直白对话。《超级全能奶爸》给到观众更多的探索和感受空间。
[color=rgba(0, 0, 0, 0.9)](男主怀疑自己暴露身份) 只透露出主角隐姓埋名保护亡妻的妹妹,更多的内容都由后续剧情揭露,让整个剧情始终保持着悬念。
(相亲情节引入)从西餐厅父女吃饭的日常场景入手,通过“女主相亲找错桌”的巧合制造了悬疑和后续的喜剧效果。
(男主和女儿的震惊) 第一集结尾男主和女儿的震惊表情让观众难得在主角身上看到“反转”同时把前面铺垫的问题激活:男主的身份是不是暴露? 女主不是被人介绍过来的怎么会搞错? - 接下去怎么办?
对第二集的观看欲望顺理成章地被调动起来。因此,三部剧的开头各有其精妙之处。“打脸”/“反转”这个事件在爆款短剧的第一集明显不是必要元素。 《盖世》通过花哨的剪辑和场景带来古风氛围,让观众直观感受制作水准。《超级全能奶爸》里通过剧本台词设计产生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把简单的打脸转化为更高级的“贫富差距”。《无双》以最传统的打脸开场,但真正使其脱颖而出的在于扎实的制作、少即是多的人物塑造。观众感受最深的恰恰不是“打脸”,而是这些"看不见"的细节铺垫。除去第一集,我们还能在付费点之前的部分发现“铺垫”的重要性,正是这些“铺垫”使得用户愿意付费。
|